在2021年步入尾声之时,肺癌患者们又迎来一个重磅喜讯。12月10日,国产原研PD-1卡瑞利珠单抗再添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新适应症。
此次卡瑞利珠单抗获批的肺癌领域新适应症为“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那么这对肺癌患者的治疗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肺癌有哪些分类:
肺癌在组织病理学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别。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又称肺鳞癌,约占肺癌的25%[1]。肺鳞癌是由于支气管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受到慢性刺激和损伤、纤毛丧失、基底细胞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发育不全,而导致癌变。有研究发现,9成以上的肺鳞癌患者都有过多年的吸烟史,且男性患者居多[2]。
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大细胞癌和其他不太常见类型,其中腺癌约占肺原发肿瘤的40%[3]。
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何不同?
现如今,关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已有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例如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通过靶向治疗有效延长生存期;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多项研究也已经证实,一线采用免疫联合化疗的标准方案将为晚期患者带来持久的生存获益。
以CameL研究结果为代表,国产原研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可以达到60.5%,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7.9个月,突破两年大关,是截止目前全球同类临床研究中最长的中位生存期数据[4]。
驱动基因阴性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历经50年的发展,目前患者的总生存期约达到了50年前的6倍[5-14]。
反观肺鳞癌,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就比较局限。主要原因是多数肺鳞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且我国绝大多数肺鳞癌患者为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所以能够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少之又少,过往的晚期一线治疗模式大多是以化疗为主,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不尽人意。
免疫治疗改变晚期肺鳞癌患者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与曙光
近年来,不少医学专家、教授深入研究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方案。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的CameL-sq研究就是专门为肺鳞癌患者所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III期研究。此次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新适应症的获批也正是基于该研究的数据结果。
CameL-sq研究数据显示,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相比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紫杉醇和卡铂)组明显提高了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 64.8% vs. 36.7%),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5个月,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仅4.9个月。
更令人激动的是,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未达到和14.5个月(HR=0.55,95%CI 0.40~0.75,单侧P<0.0001,已达到统计学差异),患者死亡风险下降45% [4]。虽然该研究中期分析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仍需时间随访观察,但这也侧面说明在研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患者仍处于生存状态,并且中位OS已经显著超过了对照组的14.5个月。
该研究结果在今年的ELCC(欧洲肺癌大会)以大会口头报告的形式正式公布,这也奠定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地位。此外,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均源自中国人群,更加适用于中国患者的临床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已被最新CSCO指南推荐,对于无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管是鳞癌或非鳞癌,在一线治疗时都能够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中获得生存获益。
现在,肺鳞癌患者不仅在免疫治疗方案上有着更多选择,在经济负担上也无需过多担心。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例,响应国家医保普惠患者的号召,价格调整为2928元/支,降价幅度高达85%,使药物价格不再成为患者持续治疗的阻碍。
免疫治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一小部分患者使用免疫药物有效,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通过免疫药物延长生存期,用得上且用得起,科研人员、医生、国家医保局、药企等相关部门做了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努力。还有很多这样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尤其是针对中国患者的试验,未来患者能够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将会越来越多,真正实现带瘤长期生存。